期刊信息
 

刊名:天天爱科学
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天天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SN:2095-3909
CN:10-1038/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7
期刊分类:科技科普
期刊热词: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初等教育,科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古生物学家,课堂教学,动物,奥林匹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析诗歌我爱这土地中的家国情怀

来源:天天爱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15: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国新诗史上,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的诗歌所居的地位很高,部分学者对他的诗歌进行了研究,就其中心意向做了相应的概括,即“土地”意象与“太阳”意象。其中,“土地”意

在我国新诗史上,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的诗歌所居的地位很高,部分学者对他的诗歌进行了研究,就其中心意向做了相应的概括,即“土地”意象与“太阳”意象。其中,“土地”意象凝聚着艾青对家国与土地所表现出来真挚的热爱之情,在他的诗歌中以永恒而又歌唱不尽的对象而存在,而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艾青也被学者们视作“土地的歌者”。诗歌《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经过多次重写而最终精炼出的优秀作品,对比阅读这一诗歌与《复活的土地》《生命》等其他艾青的诗作,能够将艾青诗歌中用的比较多的意象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挖掘出来,同时,把握他情感体验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在阅读或者朗诵《我爱这土地》时,大多可以做到对爱国这一主题的把握,然而,不少人会在表层的感知上停留,亦即重复这一诗歌的表层感知,无法做到对诗歌深度以及细化的感悟。实际上,“爱”这个字只是诗歌表达出来的显性情感,但是诗歌的文学形象与情感寄托等内容,通常表现为隐性,高于并决定显性。这要求人们在阅读或者朗诵的过程中下足功夫,挖掘诗人所具有的坚定而又深沉的隐性情怀。

一、坚定的文学形象

古往今来,诗人在进行诗歌的创作之时,一般都会紧紧围绕“飞禽”较之“走兽”更加能够来去自如的生物特质,而选择用“鸟”这一意象来象征“自由”。但是在整个生物界,也恰恰是由于对自由的渴望,当遇到危机之时,飞禽们经常会有更大余地的选择,参照生物体趋利避害这一本能,“大难临头各自飞”也以一种常态而被人们所熟知。然而《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却与常态并不一致。

诗歌的开头,艾青畅想自己是一只鸟,但是他却与其他的鸟不同,会“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诗人艾青的笔下,这只鸟有自己的职责所在,亦即对土地、河流、风以及黎明进行歌唱,就算唱到声嘶力竭也不会停止,就算是最终走向死亡,也会让自己的“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

显而易见,这只鸟自由地做出了选择——抛弃上天所给予鸟儿的自由本能,而去做一只“不自由”的鸟,而这一原因,恰恰是源于“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毋庸置疑,这种反差将鸟儿,也就是艾青自己对土地、对家国浓烈而又坚决的热爱之情凸显得淋漓尽致。

然而,是否可以简单地认为,选择“将自由抛弃”的鸟会真的变得“不自由”了?如果对生物所具有的本能的“自由”予以遵循,就真的会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且不说在充满战争的国度本就“无处可飞”,就算是有地方可以逃走,弱国游子身处于异国他乡同样无法实现对真正自由的获取。

曾经有一段时间,艾青在法国巴黎求学,虽然这段时间艾青的眼界得到了开阔,且受到很多先进文化及思乡的熏陶,然而,受尽凌辱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对此,他还在《巴黎》中发出咒骂,将巴黎看作是“铁石心肠的生物”。身若浮萍,就算有家,也不能跟随自己的心愿想回就回,这才是真正的“不自由”。与其做出艰难的选择,逃往别的国家去苟且偷安,艾青更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在自己出生与成长的土地上,虽然这片土地现在已经出现残损,但仍能给予其精神层面的自由。

在战事连连的年代,“自由”本就属于奢望,受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从肉体与精神两个层面同时实现自由的人基本上不会存在,有的人甚至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没有实现二者中的任何一个。战争年代的自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来获取,追求肉体层面上自由的人,很可能需要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去对精神上遭受的痛苦予以克服;而追求精神层面上自由的人,又需要肯奉献,敢牺牲,这种牺牲精神需要前提条件的支持,亦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愿,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对于常人而言有着非常大的难度。

从艾青很多诗作中能够发现,艾青有着非常强烈的献身精神,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将自由舍去”的“献身”行为的发生,换取新时代的诞生以及整个民族今后的光明与自由,以此实现自己精神层面最为崇高的自由。所以,《我爱这土地》中“鸟”的意象,依旧能够视为是诗人艾青对于“自由”的渴望及象征。

但与其他诗人的作品不同,艾青在这一诗作之中并没有采用浅显而又直观的方式去表达内心情感,将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追求呐喊出来,而是通过“将自由舍去”并且最终“实现自由”这一具有曲折性的方式,对自己马上就有可能喷薄而出的热烈情感进行压缩与克制,反而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让本人对于家国的依恋以及热爱之情,显得更加深沉而又坚定。

文章来源:《天天爱科学》 网址: http://www.ttakx.cn/qikandaodu/2021/0707/568.html

上一篇:浅议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下一篇:论冰心作品爱的哲学

天天爱科学投稿 | 天天爱科学编辑部| 天天爱科学版面费 | 天天爱科学论文发表 | 天天爱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天天爱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