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天天爱科学
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天天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SN:2095-3909
CN:10-1038/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7
期刊分类:科技科普
期刊热词: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初等教育,科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古生物学家,课堂教学,动物,奥林匹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步苍穹引领未来北京市八一学校航天科普教育(5)

来源:天天爱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09: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教学评价的问题 基于科技教育的特点,航天课程如何评价实施效果也是摆在教研组和工程管理面前的问题,通过课程本身的考核成绩、满意度调查

(三)教学评价的问题

基于科技教育的特点,航天课程如何评价实施效果也是摆在教研组和工程管理面前的问题,通过课程本身的考核成绩、满意度调查或者师生反馈等可能都不太全面,参加了航天科学课程的学生是否提高了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对物理和数学等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力、航天科学课程对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的贡献度等,都需要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不断积累评价方法和数据。

经历,即是意义

陶祥明(右一)与学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大概在十年前,我上高二的时候,作为钱学森班的一员,有幸去太原看过一次火箭发射,翻看当时留下的发射成功纪念封和在一篇报纸上写的观看发射感受,使劲回忆当初观看发射的情景,但似乎还没有太多对于火箭或者卫星的概念。十年后,很巧也是在太原,作为老师,我见证了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们亲手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送入太空,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也见证了小卫星团队成员的成长。

2016年4月24日,我在新闻里看到了我们学校开启了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的课程,起初也没想到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发一颗卫星”的小目标。回想招募的时候,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凭着兴趣加入,通过参观和讲座让这些几乎零基础的学生对卫星和火箭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他们进入了功能模拟卫星阶段,每个组都为自己的模拟卫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如射电望远镜、VR全景拍摄太空、下传北京市八一学校校歌音频文件、天地互动游戏、探索磁单极子和通信中继等,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组学生提出,目前近地轨道上废弃的航天器和卫星很多,如果设备在完成任务后,还停留在轨道上,就会浪费宝贵的轨道资源,他们组想在这颗小卫星上设计一个减速帆,在卫星寿命末期开启加速离轨让出轨道资源。

这个想法也赢得了专家们最多的掌声。虽然功能模拟卫星和真正上天的卫星差距很大,但正是通过功能模拟卫星,这些学生开始将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看上去离自己很远的航天科技联系起来,这也让他们开始主动去探索航天领域。

后来学生们前往南京理工大学进行电性星的学习,期间我们的正样卫星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师们在洁净间里连夜处理,而学生们则在隔壁的教室热火朝天地准备第二天的汇报答辩,老师们劝了好几次都不愿意回去休息。

听学生们讲,南京理工大学卫星实验室经常是一晚上不关的,有时候临近卫星出厂,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需要连着熬上好几天。看着洁净间里处理问题的老师和教室里准备答辩的学生们,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传承吧,虽然我们经常提航天精神,但这样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可贵的。

卫星研制完成后,学生们又几次前往太原发射场完成星箭联调和发射准备的工作,在完成发射任务后,乘坐晚上的列车赶回北京,深夜在餐车里坐满了写作业的学生,他们也许只是在补因为参加活动而落下的课程,看似平常,但现场却感动了很多人,列车员也一次次地推迟了熄灯的时间,我不知道这些学生是因为参加活动受到感染,还是他们本来就是这么的优秀。

2017年1月,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七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希望将航天课程推广到更多的学校,让航天科技教育“遍地开花”。

我们学校在每周六上午,给高一学生开设了卫星测控与应用、功能模拟卫星设计和北斗卫星这三门与航天相关的课程。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的中学生科普卫星零二星,也已经在鹿泉市第一中学启动,命名为“西柏坡号”,鹿泉一中的几十名学生将和八一学校的学生一起完成零二星的研制,开启他们的卫星征程。作为课程实施的老师,我们也会抓紧完善课程体系和总结活动实施的经验,争取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能够参与到小卫星研制的过程中来。

有不少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参与小卫星项目对于这些学生有什么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半年来的卫星项目并不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改变,因为他们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目前传统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交集还不是很多。但是因为小卫星项目,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了专业的航天知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中,也能够站在哈佛论坛、春晚及央视的舞台上,谈收获与感受,号召全国的青少年一起学科学爱科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航天人身上那种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我想这也许就是小卫星项目带给他们的意义吧。

文章来源:《天天爱科学》 网址: http://www.ttakx.cn/qikandaodu/2021/0301/476.html

上一篇:主动参与享受科学的无穷乐趣
下一篇:小学应高度重视的课程我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状

天天爱科学投稿 | 天天爱科学编辑部| 天天爱科学版面费 | 天天爱科学论文发表 | 天天爱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天天爱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